作者:職能治療師 吳孟潔 FB粉專:當一個職能治療師成為諮商心理師.
良好的睡眠品質與長度,與學習和情緒息息相關
睡眠對孩子的各項發展非常重要,整合日間學習、幫助孩子恢復一天活動之後的身體活力,若睡眠不足及睡眠品質差,孩子容易情緒不穩,影響學習成效與人際關係。
從腦部狀態來看,睡眠與大腦警醒程度(arousal level)有關。
白天時,我們會期待孩子的大腦警醒程度維持在適中的狀態,如此大腦才能有效率的處理遊戲時的學習與發展。接近睡眠時間時,我們會期待孩子的大腦警醒程度慢慢下降,你會觀察到孩子的表情慢慢疲倦、活動量慢慢降低,漸漸的進入睡眠狀態。
一天之中,警醒程度的變動實屬正常,然而,有些孩子可能因為白天的活動量不夠、睡前過度刺激且興奮的活動,使孩子到了睡覺時間時,大腦仍保持警醒。
因此要幫助寶寶入睡,除了培養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外,也可以從降低大腦警醒程度的感覺活動著手,幫助孩子順利入眠。
提供適當的感覺活動,陪伴孩子進入睡眠前狀態
孩子出生時,我們會抱著寶寶來回晃動、慢慢地走來走去,讓寶寶情緒安穩下來甚至入睡。除此之外,適當的聽覺、觸覺活動,也可以降低孩子警醒程度,幫助孩子放鬆。
「規律、輕柔的聽覺活動」安撫孩子的情緒
聽覺刺激,因著其頻率、音量、節奏、音質的不同,也有提升大腦警醒程度與降低大腦警醒程度的功用。
緩慢、輕柔、規律、穩定、可預期的聽覺刺激,可以幫助兒童慢慢進入睡眠狀態。例如:父母哼唱熟悉的節奏、播放輕柔的兒歌等等,這些是我們熟悉的方式。
然而聽覺活動不只是兒歌、音樂的提供,成人的言語方式也會不經意的影響孩子的警醒程度,在哄睡孩子時,語調宜保持放鬆、平穩、簡短。
「深壓觸覺活動」達到生理放鬆與心理安全感
觸覺刺激可分為深壓與輕觸覺,其中深壓觸覺可以幫助孩子降低警醒程度,使緊繃的身體與情緒慢慢穩定,就如同你忙碌了一整天,去接受精油按摩一樣放鬆。
夜晚,在孩子洗完澡後的抹乳液時光,順便以緩慢且深壓的方式按摩孩子四肢與背部。
睡前,除了可以提供孩子適當的深壓按摩外,其他的深壓觸覺活動像是:緊緊的擁抱、規律地來回觸壓或拍拍孩子的背部,也可以讓寶寶抱著熟悉且喜愛的娃娃或小被子,撫摸娃娃或是由我們透過娃娃替孩子按摩。
喜歡的娃娃或小被子除了提供觸覺安撫之外,也有心理上的意義。
嬰兒一般在4~5個月時,在心理上開始由母親融為一體的狀態,轉移到認知母親是外在且分離的客體,此時喜歡的娃娃、小被子不只在生理上可作為深壓觸覺的媒介,在心理上會成為過渡性客體,提供孩子掌握、控制的感受,安撫要獨自進入睡眠狀態的焦慮。
以上提供的這些方法,看起來複雜,但其實只要想想什麼樣的聽覺與觸覺刺激會讓你感到放鬆,並嘗試提供給孩子,仔細觀察孩子的反應,我們就可以找到幾個最能幫助孩子入睡的法寶,讓孩子一夜好眠,在白天穩定的成長與學習。
Photo by Dominika Roseclay from Pexels
Комментарии